当前位置: >>> 首页 >>> 畅澄老师畅谈辟谷——辟谷历史记载(2/5)
畅澄老师畅谈辟谷——辟谷历史记载(2/5)
来源:昕明健康中心 作者:健康爱好 发布日期:2022-08-31 点击次数:1340

畅澄老师畅谈辟谷——辟谷历史记载(2/5)

何谓辟谷”?辟谷原是道家的一种养生术。“辟谷”,又称却谷、去谷、绝谷、绝粒、却粒、休粮等,源自方仙家养生中的“不食五谷”,即不吃五谷杂粮,而以药食等其他之物充腹,或在一定时间内断食,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养生方式道家在辟谷养生中说:“若要长生,腹中常清;若要不死,肠中无屎。”所以,辟谷养生自古以来就是道家修行总结出来的经典秘法。辟谷,又叫“却谷”、“断谷”、“休粮”、“绝粒”、“绝谷”、“清肠”。通俗一点说,就是不食五谷杂粮之类的东西。道家认为,人食五谷杂粮,要在肠中积结成粪,产生秽气,阻碍成仙的道路。《黄庭内景经》云:“百谷之食土地精,五味外美邪魔腥,臭乱神明胎气零,那从返老得还婴?”针对这些言论,有人就认为道家的辟谷养生思想和修炼方法,是道士们故弄玄虚或愚弄世人的方法,很难被现代人所接受。

《山海经》载有“食气”之民,后有“食气者神明而寿”的传说,类似观念被庄子改造成神人之功,《庄子·逍遥游》载:“藐姑射之山,有神人居焉。肌肤若冰雪,淖约若处子,不食五谷,吸风饮露,乘云气,御飞龙,而游乎四海之外......”,藐姑射之神人,无须五谷等食物,只须饮食风露。

辟谷术起于先秦,大约与行气术同时。集秦汉前礼仪的论著《大戴礼记·易本命》说:“食肉者勇敢而悍,食谷者智慧而巧,食气者神明而寿,不食者不死而神”,是为食气术最早的理论根据。《淮南子·地形训》也有类似的记载。道教创立后,承袭此术,修习辟谷者,代不乏人。从汉至宋,辟谷术在道教内一直十分流行。西汉有《去(却)谷食气篇》云:“去(却)谷者食石韦。首重、足轻、体轸,则昫(呴)炊(吹)之,视利止。”意谓初行辟谷时往往产生头重脚轻四肢乏力的饥饿现象,须用“吹呴”食气法加以克服。这里将辟谷与行气联在一起,和《庄子·刻意》将行气与导引联在一起一样,似皆表明此三术在先秦时最初存在的状态,即表明它们大体是同时出现的。

1973年,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了两件举世瞩目的气功文物:导引图和《却谷食气篇》。前者是绘有各种导引姿势的彩色帛画;后者是记载辟谷食气具体方法的帛书,为我国第一部辟谷疗法专著。据考证,帛书是汉初的写本,大约在高祖惠帝时期(前206—188),详其内容,可能是先秦时流传下来的古逸书。

典籍中的有关记载

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记述留侯张良禀体多病,采用导引、辟谷等术疗疾并习练轻身之功。《汉武帝外传》载,东汉方士王真“断谷二百余年,肉色光美,徐行及马,力兼数人”。《后汉书·方术传》载:“(郝)孟节能含枣核、不食,可至五年十年。”曹植《辩道论》载郗俭善辟谷事,谓曾“躬与之寝处”以试之,“绝谷百日,行步起居自若也”。曹操招致的方士群中,甘始、左慈、封君达、鲁女生等皆行辟谷术。东晋道士葛洪反对单行辟谷可致仙的观点,但并不怀疑辟谷术的健身延年效果。他在《抱朴子内篇·杂应》中说:“余数见断谷人三年二年者多,皆身轻色好”,并举出具体例子以证之。《北齐书》中记载一个隐居于琅琊山的修行者,练辟谷之术,服用松子、白术、茯苓等生药,以求长生不老。《南史·隐逸传》载,南岳道士邓郁“断谷三十余载,唯以涧水服云母屑,日夜诵《大洞经》”,陶弘景“善辟谷导引之法,自隐处四十许年,年逾八十而有壮容”。《北史·隐逸传》称陈道士徐则“绝粒养性,所资唯松术而已,虽隆冬冱寒,不服棉絮”。《旧唐书·隐逸传》载,唐道士潘师正居嵩山二十余年,“但服松叶饮水而已”,其徒司马承祯亦传其辟谷导引服饵之术。《旧唐书》记载一个叫王远知的人,修习吐纳导引之术,服食灵芝和白术等,活到百岁以上,且头发乌黑、步履轻捷。《宋史·隐逸传》载,宋初道士陈抟居武当山九室岩,“服气辟谷历二十余年,但日饮酒数杯”。《宋史·方技传》载,赵自然辟谷“不食,神气清爽,每闻火食气即呕,唯生果,清泉而已”,柴通玄“年百余岁,善辟谷长啸,唯饮酒”。

辟谷养生虽说不能完全迎合现代有些人的观念,但是用辟谷的方法来健身养生,是可以大力提倡的。通过辟谷养生,能够让人的身体真正受益,它之所以能延续至今,就在于辟谷养生文化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,在流传中确实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好处。(畅澄老师畅谈辟谷没完下接3/5)




养生导师

最新发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