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>>> 首页 >>> 让养之道在于修身养性
让养之道在于修身养性
来源:昕明健康中心 作者:健康爱好 发布日期:2020-09-02 点击次数:3315

   何谓修身养性? 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! 可是如何养性呢?什么又是养性呢? 古人的修身养性之道——“静”、“忍” 古人关于修身养性之道,特别强调一个“静”字、一个“忍”字。如,诸葛亮即有“非静无以成学”、“宁静致远”等,而曾国藩就非常推崇“忍”的功夫。这是有一定道理的。

   古人的所谓“修身养性”,实际上就是通过自我修炼来达到自我完善的一种途径,就是要把先贤之美德才学化为自身之习性功力。而要“修”要“养”,就首先要能“静”能“忍”,否则,心浮气燥,如何修得下去,养得起来? 所以,古人说:“躁心浮气,浅衷狭量,此八字是进德者之大忌也。去此八字,只用得一字,曰主静。”“万事忍为上”等等。足见“静”、“忍”的重要。 修身就是要有良好的品德,高尚的人格魅力,让一切资源向自己靠拢.修身 顾名思义 修饰身体 剔除坏的东西 养性 好的东西做多了升华为高尚修身,指的是修养自己的身体,和现在说的锻炼身体差不多。

   当然,意义要比这个广泛,还包括外在形象的包装等。 养性,是指颐养自己的性情,提高自己的内在素质。修身养性 修身 顾名思义 修饰身体 剔除坏的东西 养性 好的东西做多了升华为高尚修身养性 人是可以塑造的。"玉不琢不成器,人不学不知艺",学也是塑造的过程。常说"动之以情,晓之以理",还可以加上 "喻之以利",通过这些活动,让 人产生变化,也是在塑造。塑造可以分为两个渠道,一个是环境 使然,一个是自我完善。前者是被动式的,后者则是主动的,有意识的。人应该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,修身养性,有意识地塑造自己。 

   要注意陶冶情操。高尚的情操并非与生俱来,是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地建立起来的,因此,情操与经历、与环境有关。"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",讲的也是环境可以影 响到人的变好与变坏。恬淡、和善、勤奋是个人在情操方面的具体表现。恬静、淡泊,是思想情趣的内在表露。生活中难免会通到许多不如意的地方,很多时候会产 生情绪上的起落,要注意制怒、制躁,因为,在任何场合、任何情况下,毫无节制的怨怒、暴躁,对解决问题都没有好处。

   和气、善良,是有修养的人处事的基本态 度。不要盛气凌人、不可一世,无论你已经达到了什么地位、做出了多大的成绩。可以不与别人交往,或者说不必刻意地去与人交往,但凡交往一定要处于平等的地 位,和气待人。勤劳、振奋,是自身努力的重要基础。元论是工作还是学习,非勤劳不可。只有勤恳努力的人,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,自己才会有收获。 前面谈到的淡泊,为思想道德修养的高境界。 

   只有把名、利、地位以及情欲看淡,才能真正地做到超凡脱俗,文雅大度。与人为善,也是做人的高尚心态,对人、对事,从善良的意愿出发,心里有平和、宁静的 感觉,不愧于己,无愧于人。振奋的精神面貌,更是自身与外界的必需。

   倘若整日怨天尤人、萎靡不振,没有谁会对你感到兴趣。 要做到立言立行。立言,遇事有自己的看法,有自己的主见,不人云亦云。要做到这一点,一要真正有学问。只有懂了,才能有自己的意思。懂就需要有学问。而学 问不会自动钻到脑子里,要靠努力地学习。

   二要学会独立思考,能全面精当地分析问题。立行,养成自己的规律和习惯,形成自己的特点。特点便是个性,是自己区 别于其他人的特别方式。当然,任何特别的东西,必须能融于整体之中,能够为环境所接受,并且应该是有美的成分在内,有真与善的成份在内。 

   在比较开放和比较宽松的社会环境里,个人的修养尤其显得重要。对于一个人来说,有的时候,成功与失败,伟大与卑鄙,高尚与低贱,被尊重与受鄙视,常常在一念之中,两者之间往往近在一步之遥。只有平时注重修身养性,才能在那一念之间、一步之间,做出适当的选择。




养生导师

最新发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