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>>> 首页 >>> 自然丹道解答71~74
自然丹道解答71~74
来源:昕明健康中心 作者:健康爱好 发布日期:2023-10-10 点击次数:496

自然丹道解答71~74

71.問:靜坐服炁之時,不知不覺之中,丹田之炁忽然往上衝起,勢不可擋,向上到達上鵲橋,還往上衝,不由自主張口,如同憋炁一般,極其難受,此時腦袋跟隨晃動,後來慢慢就停止下來了,這是怎麼回事?遇到這種現象應當怎麼辦?

答:靜坐服炁,炁機會有發動的現象,但是因為修功的開始尚未走入正軌,有時也會發生始料不及的情況。上面所述出現的這種事情,炁機忽由丹田上衝,勢不可當,至於口憋炁難行,導致驚慌失措。這是炁機的一種妄動,所以造成極其難受的不良後果。如是炁機的正常發動,定會沿著一定經絡竅脈的方向運行,是很順利通暢的動作,即使感覺不太習慣,決不至於發生憋炁難行的情況。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,一個是心中還沒有真正入靜,完全入靜之後內炁不會妄動,即使靜極生動,也有一種天然度數;另一個是其炁之中,尚未清純,夾雜有後天濁氣在內,所以粗重難伏,動作起來急促失度,違反自然。幸虧還沒有發生炁機妄行,失於常軌,造成痼疾,留下後患。遇到這種情況,也只有死心大靜,把心火壓住不動,則炁機亦不致失之過度。然後追究炁機妄作的起因,在外部的環境之中,要做到以下幾點:注意調節情緒,不可急躁發火;飲食清淡為好,不可肥膩過厚;環境保持安靜,不宜嘈雜吵鬧。外部的環境理順了,則內部炁機自然調暢無阻。做功之時,應當多在心地用功,掃除雜念,專心入靜,而且不要用引炁的方法。入靜功夫尚未做好,用意引炁,則易炁機妄行,無法控制。等到真正入靜之後,再用練炁之法,即使炁足發動,亦自然相安無事。 

72.問:依照所述靜坐練炁之法,呼吸出入丹田,真炁綿綿,身體虛無。這時感覺在丹田之內,似乎有個東西,一下一下跳動,而且似乎牽動全身,上至頭頂,下至腳趾,請問這種情況算不算是胎息呢?

答:前面所述真炁綿綿,身心虛無的景象,是一種極好的修煉狀態,由此進入,往往就能發生修功層次的遞進。所述丹田之內,似乎有東西跳動的現象,也是一種正常的內炁變化,合於常道。但是若論胎息,則有些靠近,但不能就說是胎息的景象。真正的胎息,是肚臍恢復先天呼吸的本能,如同嬰兒處於母腹之時。丹田感覺跳動,屬於丹田之炁已有凝聚,才會出現動作,是極好的現象,要注意精進用功,保持下去,等待更好的內景發生。至於胎息,不要追求,功到自知,皆在自然而然。

73.問:何類病症適用於靜功調養?

答:凡是一切本元虧損的病症,如頭暈、腦脹、眼花、耳鳴、心跳、膽怯、失眠、多夢、煩躁、驚悸、易怒、易悲、多憂、多慮、情緒紛亂、遇事健忘、頭重腳輕、肌肉瘦削、少食乏力、營養不良、消化不佳、工作不耐疲勞、生活沒有興趣等等,這些症狀,服藥難以見效,檢查身體又難以查出病在何處,唯一的辦法,只有實行靜功修煉,可望痊癒。當然這僅僅是針對靜功調養特別有效的數種病症而言。若從中華道家修煉的角度上說,靜功對於深化生命所起的作用遠大於此。

74.問:做道家修煉功夫,是打坐修煉好還是睡功修煉好?只打坐不睡覺,和只練睡功不打坐,哪個更好一些?

答:做中華道家修煉功夫,本來不拘泥什麼姿勢,道家內丹與參禪不同,不一定非要盤腿打坐。行、立、坐、臥皆可,道諺云:行則措足於坦途,住則凝神於太虛,坐則調丹田之息,臥則抱臍下之珠。只求頭脊保持正直,合乎正常生理,就為合法。但是針對打坐和睡功兩種姿勢,相對比較而言,打坐比睡式要好。針對一般人而言,打坐就不易發生昏沉,睡式有時不知覺會進入夢鄉,達不到修煉的目的。從修煉功夫的層次而言,打坐屬陽,睡式屬陰,因此打坐比睡式更利於內炁的修煉。特別對於老年人而言,陽炁本來不足,打坐修煉,更利於功夫的精進。有位正務參修的老道長曾經告訴我,晚上打坐之後,早起口中生有津液,可是睡覺之後,早起口中無津發乾,可見打坐更利於老年人。不過這還只是打坐與睡覺相比而言,如果睡式練功就與睡覺不同。對於老年人,身體存在虧損,應當以培補三寶為第一要事,因此不可只打坐不睡覺,以利養生。有些修煉功深的老道長,也能做到只打坐不睡覺(道家謂之不倒丹”),這是功夫到達較深層次才行,非是初學修煉的人所應當效法。只練睡功而從不打坐,這樣的祖師也有,比如陳摶老祖和張三豐祖師,都曾在睡功上面下過很深功夫,其中陳摶祖師最為有名,據傳他可以連睡百餘日不起,可見睡功之深。直到現在還在華山玉泉院練睡功,是他的石像。但是對於初學修煉的人而言,只做睡功而不打坐,亦非善法。雖然睡式比較利於身體的放鬆,比起打坐有一定的好處,但是睡多屬陰,多睡會夢到游泳、發大水、下大雨諸境,即是陰多之證。所以對於初學而言,我們認為,行、立、坐、臥諸式,應當注意結合,無有偏頗,方合自然大道。




养生导师

最新发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