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>>> 首页 >>> 自然丹道解答33~35
自然丹道解答33~35
来源:昕明健康中心 作者:健康爱好 发布日期:2023-10-06 点击次数:190

自然丹道解答33~35

33.問:曾看不少修道書籍,如《太乙金華宗旨》、《尹真人寥陽殿問答篇》、《伍柳仙宗》、《性命法訣明指》等,但是下手之處各不相同,請問應當如何從之?

答:下手之處,本來就不一定非得人人一致。因為每個人體質不同,悟性各異,故須分別對待之,道家向來強調因才施化。諸如健康者與多病者,體弱者與體強者,年輕者與年老者,聰明者與愚鈍者,好靜者與好動者,性剛者與性柔者,貧賤者與富貴者,男同志與女同志,寡欲者與多欲者等等,各自不同,其下手方法也不應該完全相同。只有選擇適合自己的下手法,修功才會得到切實的進步。而且即使是同一老師傳出的同一下手法,在每個人身上做出的效驗也會各有差異。真正走過丹道修煉之路的明師,是會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傳授不同的下手法。道家認為道法自然,這也是一個側面的含義。在缺乏師傳的情況之下,如欲從事初步內丹修煉,由於這一步驟的口訣丹經書中都有講述,因此悟習丹書即可。鑒於書中下手方法各不相同,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,每種都試一試,以尋找適合自己的下手功法,如果感覺不合適,就改用另外的方法,即使走點彎路也無大礙。道家內丹無有偏差之說,因而不必擔心走火入魔。無論取得正面或是反面的經驗,都會幫助自己尋找打開內丹之門的鑰匙。

34.問:初覺丹田發熱,是否炁足的表現?其火候應當如何調節?

答:丹田發熱,是初習練炁常見的現象,此乃心火下降的自然效驗,不一定就是代表炁足。練炁之時,做丹田呼吸,是為了借助外呼吸的炁機,促使心火下降,腎水上升,心腎交合,則腎水化為真炁,而內炁之端倪始顯。內炁充盈,自然能夠做到炁滿不思食,非不思食也,炁足則無以進食矣,這一點可以作為內炁是否充足的衡量標準。還要注意此處所言之不思食,乃是練炁達到一定程度之後,自然出現的現象,不是人為想像的結果。有些練氣功的人單憑意念作用而辟穀,即不吃東西,與此存在本質上的不同。而丹田發熱,有時反倒談不上是炁足的表現。試看《黃帝內經》云:熱則炁泄,炁泄何以能夠達到炁足?因此初步練炁,丹田發熱,是好的現象,逐步就應當調節火候,勿使熱之太過,以免火多傷炁。真正內炁呈象、黃芽萌發之時,丹田的感覺乃是非熱非冷,非寒非燥,一團中和之炁,這才是真火候,不可錯認。然而非至經脈大開、先天炁生之時,不可得也。丹書云:真火本無候,大藥不計斤。正謂此也。

35.問:靜修之時,感覺身內之炁如同水蒸氣一般,冉冉上升,自身好像騰雲駕霧一樣,美不可言,有人說這種現象不對,內炁應當歸入丹田,不應該往上走,這種說法對嗎?

答:這是一種誤解。修真過程之中,不同的層次均會出現不同的景象,豈可死搬硬套,一概而論。納炁歸入丹田,只是練炁初步的一種法門。炁歸丹田的目的,是為了逐漸培蓄丹田之炁。丹田之炁積累到一定程度,自己就會發動,這種內炁的發生是一種自然,修煉必須合乎炁機之自然。內炁發生之狀,如果純屬先天輕清之質,自然就會冉冉上升,脫換自身陰濁之氣,漸覺身輕如雲,似飄雲端,妙不可言,這些都是極好的現象。這時發動的內炁,是由體內自動發生,與初學之時炁歸丹田有所不同。初學炁歸丹田,是收納空氣之中的清炁,納入丹田之中,是有為的;內炁自動發生,是無為的。引炁歸入丹田,真正積累於丹田的清炁極少,積累到一定程度,便會由丹田自己發動。當然,內炁發動之後,仍當一意不動,令炁自主,否則意隨炁走,不免產生炁之失。又當須知內炁發動,並非全都表現出冉冉上升之狀。有時會有種種形象,變化萬端,難以具述,功夫到處,效驗自見




养生导师

最新发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