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>>> 首页 >>> 巴蜀见闻——问道青城山
巴蜀见闻——问道青城山
来源:转载 作者:网络转载 发布日期:2019-04-27 点击次数:3375

 问道青城山

    328日我们去青城山。早听说四川青城山与湖北武当山,安徽齐云山,江西鹰潭龙虎山齐名,并列中国道教四大名山,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。它背靠岷山雪岭,面向川西平原,群峰环绕;林深树密,四季青翠,诸峰环峙,状若城廓,故名青城山。又由于壁峭峰险,丹梯千级,曲径通幽,以幽洁取胜,自古就有"青城天下幽"的美誉。相传轩辕黄帝遍历五岳,封青城山为“五岳丈人”,故又名为丈人山。

    我知道青城山是三十几年前,看金庸的小说《笑傲江湖》中对青城派的描写,其掌门人余沧海道长武功之高强,道德之卑鄙,为寻找辟邪剑谱组织青城派弟子,由四川青城山远征福建,对威远镖局林振南一家大开杀手。当时的感觉青城山好像是个产生邪恶的地方。

   道教是我们国家本土的宗教。也是我们古老文化与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。武当山历史上曾经成为皇家道场而得到皇家的弘扬。青城山历史上没有武当的辉煌,但是还是在中国道家历史的长卷中留下自己的辉煌。自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。东汉顺帝汉安二年(公元143)"天师"张道陵来到青城山,选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,结茅传道,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,成为天师道的祖山,全国各地历代天师均来青城山朝拜祖庭。至今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,包括建福宫、上清宫、祖师殿、圆明宫、老君阁、玉清宫、朝阳洞等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数十座道教宫观。

    都江堰旅游宣传口号就是“拜水都江堰,问道青城山”,所以青城山此行访问道观、爬山看景、体会幽意成为今天的主题。

    青城山位都江堰市西南,约16公里远,我们乘公交40分钟左右到达。下车需步行15分钟方能到山门。同行的一位老者,比我略大些。背负背囊,身材清瘦,步履轻盈。询问中得知此老者高龄72岁,是一位马拉松爱好者,他每年都参加各地的马拉松比赛。这次从沈阳专程赶到这里参加比赛,昨天跑完比赛全程42公里并拿到证书。听到此时,我们都很惊讶。一是高龄跑完全程实属奇迹,二是昨天那么大的运动量,今天还不休息,赶来爬山问道。这可是一位七十二的老者啊。钦佩之心悠然而生,真是太了不起了。在感叹其运动生命之持久,意志坚韧之奇迹之余,唏嘘自叹自己的差距太大了。就在我们在山门逗留时分,老者健步如飞,很快就消失了身影。

    山门前几棵松树之间,一座木质的亭子在道路中间,上面横匾上书大字西蜀第一山。这是给青城山的定位和名分,给游人先入为主的概念。走向青城山门,只见右前方古木葱茏,云峰峦气怀抱中,峭壁下一座恢弘的道观展现在我们的面前。绛红墙,重檐黑瓦,铜质高大香炉正对道观门前,一对紫色雄狮分立大门两边。大门匾额上书建福宫三个大字。阅读说明方知建福宫始建于唐开元十八年(公元730年),后经历代多次修复。今建福宫系清光绪十四年(公元1888年)重建,近年又再次进行大规模重建。见此观后有峭岩翠林掩覆,前有亭楼映衬,地处进山路口但不失幽静,真乃是清修的好去处。内山门门额“建福宫”三字系1940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写。

    我们未进山先入观。进山门,经石级梯道,转折入观参观。建福宫有大殿三重,前两重系近年来青城山道教协会筹集资金新建的重檐楼殿:据说86年这部分资产才交回道教协会。那时刚经历文革破坏,道观破烂不堪,只有几名坤道。是现任道观当家张明心道长,组织道友励精图治,经过多年的努力,筹集资金,艰苦奋斗,修缮道观,才有今天道观的盛景。道观尽管收入不多,但是经常帮助贫困的群众。我也注意到这个路边的道观没有售门票,任由游客香客随便进入。我经历许多的旅游景点的寺庙。不但门票收费不菲,里面经常还会遇到收费陷阱。这里没有这种压力,无人跟随任我自由。

  走进建福宫第一殿:供奉道教护法尊神王灵官及财神,内侧供奉慈航真人。我查阅资料得知:这慈航普渡,乃道教始祖元始天尊座下十二金仙之一,慈航先习道而后入佛,就是佛教的观世音。王灵官是汉族民间信仰之一,属于道教的护法镇山神将。与佛教的护法韦驮相似。镇守道观山门的灵官一般就指这位王灵官。王灵官全称“先天首将赤心护道三五火车王天君威灵显化天尊”,这么长的名字,真是不好记。我在网上查阅得知:明清时期的神仙传记称,王灵官原名王恶,湘阴浮梁之庙神,因其吞噬童男童女,为西河的第三十代天师虚靖真人的弟子萨守坚,飞符火焚,将王恶烧成火眼金睛。王恶不服,奏告于天庭。玉皇大帝即赐慧眼并金鞭,准其私下跟踪萨真人,如察有过错,即可报复前仇。十二年间,王恶以慧眼观察萨真人无一遗漏,竟无过错可归咎于萨真人。后拜萨真人为师,发誓辅佐萨真人。萨真人为其改名,改王恶为王善,并且奏告天庭,录入为雷部三五火车雷公,又称豁落灵官。故事很好,我喜欢。说明神仙成长也有道德的纠结,也有化恶为善的经历。

    进入建福宫第二殿:名为“丈人殿”,祀的是五岳丈人宁封真君及广成先生杜光庭,亦称杜天师。青城山的主治神仙是宁封。我是第一次认识二位。

    网上查阅,宁封子传为黄帝时代的陶正(掌管烧陶事务)。能积火自焚,随烟气而上下。有《列仙传》说:“宁封子者,黄帝时人也,世传为黄帝陶正。有人过之,为其掌火,能出五色烟,久则以教封子。封子积火自烧,而随烟气上下。视其灰烬,犹有其骨。时人共葬于宁北山中,故谓之宁封子焉。”相传,宁封子升仙后,栖于蜀之青城山,黄帝曾来讨教以龙飞行之术,他帮助了黄帝,授黄帝以《龙跷经》被黄帝封为五岳真君,主管五岳。

      查杜光庭为唐末五代著名道教高道,青少年时代,勤奋好学,博览群书。唐懿宗考进士未中,感慨古今浮沉,乃弃儒入道,到天台山入道,师从天台道士应夷节,称谓汉天师。杜光庭学识渊博,攻读有方。曾对蜀相徐光溥说:“余初学于上库,书笈皆备,一月之内,分日而习,一日诵经书,二日览子史,三日学为文,四日记故事,五日燕闲养志,一月率五日始,不五七年经籍备熟。”他以五日为一周期,每日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,而以第五日为休息时间;循环往复,周而复始,有张有弛,劳逸适度,稳固进步。古人的学习方法和我们一周工作学习5天相仿。他精通儒、道典籍,又对道教作过不少实地调查,生平著作极多,对道教的建设有过多方面的贡献。后人称他的大批著作,不仅反映了他所处时代的道教面貌,也为道教在北宋的再度复兴准备了一定条件,他是道教文化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。他不是神是人,后人纪念他是正常的。

    进建福宫后殿,内塑有三尊彩像:中间是手捧扇子的是太上老君,道教尊为教主;这位神仙我知道,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中屡有提及。左面是东华帝君,即华阳真人王玄甫,说是全真道北五祖的第一祖;右面是道教全真派的创立者王重阳。这两位都是人。我对王玄甫知道甚少,对王重阳的了解来源于金庸的《射雕英雄传》对全真道的描写:“第一次华山论剑,王重阳独夺《九阴真经》”。

    查阅资料才得知小说与事实甚远。但是收马钰、邱处机、王处一等七人为弟子,后世称全真教七真人是真的。他 建立全真教团,是全真道创始人。他自幼好学,后入府学,中进士,系京兆学籍。年龄47岁时,深感“天遣文武之进两无成焉”,愤然辞职,慨然入道,隐栖山林。金正隆四年(1159),弃家外游,自称于甘河镇遇异人授以内炼真诀,悟道出家。王重阳主张儒、释、道三教平等,三教合一,提出“三教从来一祖风”的融合学说。全真道内以《道德经》、《孝经》、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 》为必修经典,认为修道即修心,除情去欲,存思静定、心地清静便是修行的真捷径。元世祖至元六年(1269)封为重阳全真开化真君,至大三年(1310)又加封为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。全真道尊为北五祖之一。其死后三年间,全真道传教范围波及关中、河南、河北、山东大部分,遍于社会上下各阶层。

    参观时我发现这个道观坤道很多,查阅资料才知道这个主持是女道长,叫张明心,她的博客名称叫诚青道人。观中多有坤道。后来我查阅青城山道教协会的博客与网站,读了一些他(她)们的著作,发现这些道友大都是是博学多才,爱国爱道,学术渊博,才华横溢,文学修养极深和道德修养极高的高人。这是我们所不了解的群体。

      出来看到青城山道教协会的去年活动安排表,元旦,上元会,文昌会,老君会,慈航会,药王会,二王庙法会,中元会,九皇会,下元会,九龙观各个时间都有活动,看来内容丰富,香火很盛的。离开时看到道士三三两两进入道观,看来今天他们有聚会。离开时取了一本观里赠阅的“道德圣经”,里面有道德经,太上感应篇等道家经典著作。带回家学习研究一下。

    追访天师洞,走出建福宫进入青城山山门。沿青松古柏之间的石阶蜿蜒而上。走了一段,妻说走不动了。我有些为难。我们商量分兵两路,她去乘索道直达上清宫。我沿着山路步行上山去访天师洞。

      天师洞又称古常道观,是青城山最主要的道观。相传东汉末年,天师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山腰第三混元顶峭壁间修炼布道,俗称天师洞。原观早毁,清代重建,有殿三重,名三清殿、三皇殿和黄帝祠。1983年,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。是我此行访问的重点之一。

首先到达全真观,古名龙居观。是道教全真道龙门派活动的重要宫观有慈航殿,七真殿,五祖楼。这个道观在通向天师栋的路上,不是我的重点,所以简单拍了几张片通过向上行进直奔天师洞。

    到达天师洞山门,门楼很陡,两侧多有碑刻,细观多是赞美青城山美景与道教文化的。

    过山门进入三清殿。三清殿是道教供奉最高尊神--三清祖师的殿堂。三清是道教的最高尊神,故而每个道观都必须供奉。三清殿内奉"玉清元始天尊、上清灵宝天尊、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"、故名"三清殿"。三清殿遍及信奉道教的地方。此处三清殿为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,前檐排列六根大石圆柱前馆排列六根大石圆柱,立在高12米的石狮、麒麟、独角兽柱基上,甚是古朴宏伟。三清大殿正中悬有清康熙皇帝御书“丹台碧洞”匾额。殿左有高约五十余米的古银杏树一株,传为张道陵天师亲手种植。

      过三清殿,进三皇殿,殿内供奉伏羲、神农、黄帝石刻造像各1尊,高约1米,说是唐开元十一年(公元723年)雕造,皆为坐像。道教以黄帝、老子为祖师,相传黄帝曾在青城山跟随仙人宁封子学道,宁封子还协助他打败了蚩尤。后来黄帝功德圆满,乘龙升天成仙,宁封子被封为青城山的主治神仙,黄帝在此山自然也有突出的地位。故而在青城山不仅三皇殿供奉黄帝,并且殿后还单独为他修了一座黄帝殿。


   天师殿所处地形高耸而又狭窄,建筑前低后高,旁低中高,纵横组合连成一体。楼梯的石阶比较高,攀到最上层方知祖天师殿为洞窟,供奉张天师,有隋代石刻张道陵天师像,据说历代天师选定后都要来此朝拜。

      站立高处细观整个宫观布局依山势分布而建,庄严的殿堂与曲折环绕的外廊,随地形高低落座,把殿宇楼阁连成一片。整个古刹建筑群背靠峭壁陡岩,受群山峰峦拱揖,宫殿金碧辉煌的建筑与自然山水交相映衬,分外幽雅,真是修行的好去处。

   祖师殿和朝阳洞,离开天师栋沿峭壁下石阶步行而上直奔祖师殿。

    青城山山路崎岖都是石阶铺成,每行走一段路程会有一个木制的亭亭子供行人歇息。山路上游客不多,偶遇抬滑竿的轿夫超过。人们大都和妻一样去乘缆车直奔上清宫顶峰了。少数年轻人手牵手在这里享受二人世界的爬山过程。这里山路蜿蜒曲折,时而平缓舒缓,时而峰回路转峰峦重叠。林中鸟声清脆、溪水潺潺,没有都市的喧嚣。空气清新沁入心脾,驱赶心中的雾霾,令人神清气爽。此时我才理解,独自步行上山的人方能独享山中的幽洁和静意。

    费了很大力气找到祖师殿,它在天仓峰,背靠轩辕峰,面对白云溪。经查:其古名「清都观」、「洞天观」、「真武宫」。始建于晋代,在1982年被定位全国道教重点宫观。现存殿宇建于清同治四年(1865年)。

      立足山门前,只见门前台阶陡峭,山门让人仰视,拾阶而上,院内较小,像个小巧的四合院。走进真武宫,殿内供奉北方真武大帝、东岳仁圣大帝、纯阳祖师吕洞宾及张三丰塑像。听说,唐睿宗之女玉真公主、金华公主曾在此学道,并羽化在此。唐代薛昌、唐末五代杜光庭、宋代张愈、费元规等道士曾在此地隐居。现有相传为杜光庭读书处的读书台。南宋陆游曾到此,《游杜光庭读书台》诗云:「山中犹有读书台,风扫晴岚画障开。华月冰壶依旧在,青莲居士几时来。

    祖师殿侧一块冯玉祥将军所立的石碑。抗日战争时期,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寓居殿内。19458月,冯玉祥在祖师殿得到了日本投降的喜讯,在观的侧面建闻胜亭纪念,碑文写道:“三十四年八月初,予来青城山,下榻真武宫。十一日晨,日本接洽投降消息传来,同志鼓掌欢呼。时予方在灶间取火,闻番不禁喜极泪流。八载艰苦,竟获全胜;积年大耻,终免尽雪,予能不为吾民族国家庆乎!乃筑亭以为纪念,名曰闻胜亭云。冯玉祥敬志。读罢碑文,深感8年抗战之艰辛和冯将军的爱国情操与喜闻胜利的喜悦。

    离开祖师殿走向朝阳洞,路上遇几个抬着滑竿的轿夫,抬着游客沿着石阶而上。这是很辛苦的营生。轿夫们沉重的呼吸声对我是很大的震撼。滑竿上的是女人和少年。看来这是上山有困难的人需要的帮助。

    朝阳洞位于主峰老霄顶岩下,洞口正对东方,朝阳洞为大小二洞,相距五米,大者洞深 25米、宽约 32米、洞高约5米,小洞深约5米、宽11米、高3米。大小洞可容百人。这里岩石壁立,老藤古树、奇峰怪石、常淹没于峰峦叠嶂之中,唯有洞口豁然开朗。据说每当晴天旭日东升,这里金光灿烂,满山绛红,气象万千。可惜今日恰逢阴天,就没有饱看此景的眼福了。景点介绍这是青城山主治神仙宁封真君人修炼地。清人黄云鹄曾在此结茅而居,并撰联曰:"天遥红日近,地厌绎宫宽"。画家徐悲鸿也曾在此撰联:"空洞亲迎光照耀,苍崖时有凤来仪"。此洞朝阳名副其实,风水当然是极好的毋容置疑,自然成为是古人修行选择的天然圣地。

    登上青城第一峰,离开朝阳洞时,我已经爬山4个小时,内衣被汗水浸湿,疲惫和饥渴向我袭来。不顾疲惫奋力前行,途径上清宫山门外侧石壁崖刻大字,只见“天下第五名山”和“青城第一峰”两组红色大字在山崖上灿烂夺目,其笔划刚劲有力,笔势磅礴庄重,气势苍劲雄健,这是晚清著名学者黄云鹄所题。这是青城山的颂歌,仿佛在召唤登顶者的脚步前行。

    到达上清宫前和妻会师,她乘索道早已到达。我早已是饥渴交迫。她马上为我买来水和茶蛋,补充能量稍事休息,即进入上清宫。

    宫门为石砌券洞,上有门楼。门楼上“上清宫”匾额落款是蒋中正,是蒋介石手书左右联文为近代书法家于右任1940年手书:“于今百草承元化,自古名山育圣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  其实上清宫始建于晋代,唐玄宗时又加修建,五代十国前蜀后主王衍重建,明末毁于火。现存殿宇建于18621874年间(清代同治年间)。直上入上清宫山门,感觉此宫观最是恢弘。入山门正对老君殿,殿内供奉太上老君。旁供纯阳祖师、三丰祖师。左右分别是青龙殿、白虎殿。后面紧贴着三清殿。三清殿供奉三清神像和三清弟子十二金仙。老君殿前有比较大宽阔的空间,不像已经看过的几个宫观,殿宇之间很窄。 


       走进道德经堂,有楠木板壁,是《道德经》八十一章全文:“信言不美,美言不信。善者不辩,辩者不善。知者不博,博者不知。圣人不积,既以为人己愈有,既以与人己愈多。天之道,利而不害。圣人之道,为而不争。” (回来在网上查了译文: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,漂亮的话不真实。善良的人不巧说,巧说的人不善良。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,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。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,而是尽力照顾别人,他自己也更为充足;他尽力给予别人,自己反而更丰富。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,而不伤害它们。圣人的行为准则是,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。)多么朴素的思想!尤其是自己人生过了耳顺之年,看到此文,感到真是至理名言,这是我们朴素人生的概括,是浅显而深奥的人生与处世哲学,是我们一生都要为之修为和自省的。这就是古代圣贤为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。是中华知识宝库中的灿烂的一页。

    由于我和妻约定下山的时间限制,我没有时间细看文武殿的孔子和关公,我直接过鸳鸯井、麻姑池,直奔青城第一峰。 

      从上清宫再向上走就是老君阁,老君阁雄踞青城第一峰之巅,为青城山第一峰绝顶的宫观。此时天气转阴,一路水气弥漫环绕周边峰峦之巅,远望那座八角六层的阁塔宛如仙境的琼栏玉宇,气象万千。沿宫后石级而上百余米即至青城山极顶。近观老君阁,下方上圆,层有八角,据说象征天圆地方,太极八卦。登阶入塔,只见阁塔中空供奉老子骑牛像雕塑,据说该塔5.12汶川地震震倒,20109月重建完成。据讲这里晴天可远眺近百里风光,张大千先生曾在这里赋联:“长啸一声,山鸣谷应;回头四望,海阔天空。”这里可谓集天下之壮观于一山。当下环望四周,可叹天际的美景被云雾笼罩,云雾之中隐约可见远处群山逶迤和脚下群峰伫立,未见百里平川之繁荣与海阔天空之苍穹。闭目冥思云中梦境:假如我是得道仙人,能有一只圣手拨开云雾,就能脚踏祥云入天宫,见到凌霄殿和乾坤宫主人,如能看他们下棋博弈那真是美哉。 

      梦醒返程,偕妻自索道下山。下缆车,漫步月沉湖畔小径,回眸青城山水之云雾中之幽洁,更是一番新意。

   回程尚有部分山路,并不很陡,偶遇一目盲老翁,衣衫破旧,手持细竹竿,点击路面,蹒跚下行。心中疑问,不知道此翁要去哪里?就在我们途经几处周转到达公交车站的时候。发现他奇迹般的到达并且已经上了回都江堰的公交车。据此判断他可能住在都江堰。几个疑问在我心里产生。一个盲人无人陪伴到这里是多难啊!家里到公交站的困难且不说,公交站距山门还有这么远,进山门沿石阶上山再下山,几个小时没吃没喝,来这求财吗?施舍道观?求道观施舍?还是还愿?好像都不是。看风景吗?更是不可能。那他可能是香客,为信仰而来。或是为看望亲人或老友而来。这里我看到信仰和意志的力量。

    此行实践 “问道青城山”,体会了青城山对我的意义。不仅收获了心身的愉悦,还收获了知识。古老的宗教故事和鲜活的神话历史人物,让我开拓了眼界,认识了宗教对祖国传统文明的继承和贡献,理解了国家对宗教界的团结保护政策。道友们不再是我心中的余沧海,而是我们大家庭中的一员,和我们一样憧憬我们共和国的繁荣,为中国梦的实现默默的奉献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2016512日于长春

备注:以上文章网络转载,若因版权告知删除!




养生导师

最新发表